刘女士(Michelle Liu)1980年代初从中国广东移民到旧金山时以为,她从此不会再挨饿。
然而,四十年过去了,她仍然难以负担食物开销。
和旧金山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刘女士每周到粮食银行(Food Bank)领取一袋免费粮食,包括各种蔬菜、一盒鸡蛋,有时会有一罐牛奶。
她说,她觉得很幸运,否则她不知道如何养活自己。
65岁的刘女士对The Standard说:“现在什么东西都贵, 我不得不想办法省钱。 ”
在旧金山Portola区这个寒冷的10月清晨,亚裔长者明显是这场免费粮食派发活动中最大的群体, 刘女士和其他亚裔移民参与者也到场帮忙分发食品。
旧金山马连粮食银行(San Francisco-Marin Food Bank)是旧金山主要的免费蔬果食品分发机构,最新数据 (opens in new tab)显示,他们62%的参与者是亚裔,其中许多都是老年人。
与旧金山马连粮食银行多有合作、在旧金山举办多场食物发放活动的YMCA告诉The Standard,他们服务相当多的亚裔民众,尤其是不说英语的亚裔长者。
The Standard先前曾经报导,疫情爆发之后,华埠的免费粮食派发活动的参与人数激增。
长期从事食品分发和社会福利工作的曹先生(Les Tso)表示,受到“模范族裔”(Model Minority) (opens in new tab)刻板印象的影响,亚裔长者,尤其是不说英语的长者,经常被公众和资源忽视。
“上学后学到所谓的模范族裔,然后了解到那是一种迷思。”曹先生说:“他们从来不谈论老人家。”
曹先生表示,与已经搬到郊区的亚裔长者不同,旧金山的亚裔长者依赖粮食银行过活,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购买足够的粮食。
尽管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旧金山亚裔家庭的中位数收入有六位数 (opens in new tab),而且贫穷率也低于其他少数族裔 (opens in new tab)。不过,在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有可观数量的亚裔居民在温饱中挣扎。 以年龄细分,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旧金山有超过1万名年满65岁的亚裔居民收入低于贫穷线 (opens in new tab)。
观察人士也指出,有关亚裔的社会调查经常“淡化社会不平等” (opens in new tab)对亚裔社区造成的影响。
例如,一些调查显示 (opens in new tab),与其他人口群体相比,亚裔在疫情期间遭遇财务困难的比例较低。 然而,一篇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 (opens in new tab)(Scientific American)上的文章批评这些调查仅以英语或西班牙语透过电话进行,在取样上明显有一大缺口。
这篇发表在2021年3月的文章解释说:“调查将英语程度较低的亚裔排除在外,讽刺的是,这些人可能都是贫穷、脆弱且最需要帮助的人。”
曹先生提到,有人对亚裔长者有一个刻板印象,那就是会把粮食银行的免费粮食变卖获取现金, 但他不认同这种看法,因为这么做赚不到多少钱。 而且,粮食银行的登记系统对每一位参与者能拿到多少粮食都有限额。
73岁的Sui Chi Lau最近在粮食银行排队领取粮食时告诉The Standard,免费蔬菜可以帮助她度过一周,但仍不足够。
她说:“别人可以吃到游水鱼, 我只吃得起死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