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則新聞是KQED和The San Francisco Standard合作的系列報導之一。
在近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六,朱偉(Selena Chu)勒緊她的雙層口罩,不懼Omicron變種病毒的威脅,前往參加支持罷免三名舊金山教育委員會委員的義工活動。
朱女士說:「我拿著中文版本的選民登記表格鼓勵他們登記。『嘿,你報名了嗎? 如果你還沒有,這是你的機會。 我可以幫助你。』」朱偉是一位華裔移民,也是一名公立學校家長。
朱女士連同其他亞裔社區人士,認為教育委員罷免選舉是一個契機,可以喚醒政治冷感、從未投票、但是符合選民資格的舊金山華人。
支持罷免者相信,華裔社區內有大量同樣支持罷免的聲音。 其中一位面臨罷免的教委成員高勵思(Alison Collins)在推特上發表疑似反亞裔言論。同時,包括朱女士在內的許多亞裔家長都反對在亞裔學生佔多數的精英學校洛威爾高中(Lowell High School)取消擇優錄取的招生方案。 三名教委成員亦被指控在疫情期間未能夠及時重啟學校實體授課。
然而,舊金山官階最高的亞裔民選官員則另有想法,或者是迴避討論這個議題。 市議員馬兆明(Gordon Mar)和陳詩敏(Connie Chan),以及州眾議員丁右立(Phil Ting),均在高勵思的爭議性推文公開後要求她辭職。 但他們都不支持罷免高勵思和其兩位同事盧佩思(Gabriela Lopez)和莫力加(Faauuga Moliga)。
丁右立拒絕接受訪問。 他通過短信回復表示,「除了要求高勵思辭職之外,本人未就罷免選舉採取任何立場。」
陳詩敏因繁忙亦未能在四個備選日期中抽空接受采訪。 她在聲明中回應,她反對所有的罷免選舉。
馬兆明則同意陳詩敏的觀點。 他指出:「這三位教委成員將在今年年末競逐連任,現在運用罷免程序並不恰當。」
前州眾議員邱信福(David Chiu)指由於他現在是市府律師,故不能就事件表態。 舊金山市憲章(City Charter)明確禁止市府律師就本地的公投、民選官員選舉表態立場或者籌集款項,除非是涉及市府律師本人的選舉。
四人就自己的立場保持低調,他們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反對罷免教委盧佩思、高勵思、莫力加」(No On Recalls of School Board Commissioners Lopez, Collins and Moliga)競選網站上。
大衛(Todd David)是一個資金雄厚的競選委員會「憂心的家長支持罷免高勵思、盧佩思、莫力加」的主任。他批評那些民選官員試圖兩邊好處都佔,一方面呼籲高勵思辭職,同時拒絕支持罷免選舉。
「馬議員和陳議員對自己的標準,和對付出時間在農貿市場收集簽名的義工的準則是不同的,」大衛說, 「我覺得這種立場很怪異。」
就高勵思而言,她在11月接受KQED的Vanessa Rancaño採訪時,堅稱她是仇恨的受害者,而不是犯罪者。 她認為這是一個大型右翼陰謀的一部分。 「突然間,這個事情出現在福克斯新聞(Fox News)上。而這都是發生在全國範圍內一種高度組織的活動,而且有大量資金支持。」
教育委員會主席盧佩思也反駁了她和其同事在罷免運動中面臨的一些批評,當中包括他們重啟校園的進度過慢。
「但是,這種純粹迫使我們為重啟而重啟的壓力, 或市政府起訴學區,我仍然不同意。又或者這種試圖努力吸引一些選民選票的行為,坦白講,他們的社區在疫情中未如其他社區受到的影響那麼大,那些其他社區的人並不想要回歸實體授課,這些是有政治動機的。 」盧佩思在10月接受KQED訪問時表示。
她同時反駁修改校名的指控。 「我認為,人們不斷提起更改校名的問題是另一個藉口,為了說而說 ,」她說, 「我這麼說是因為學校改名的計劃在現任委員上任前就已經開展。這是幾年前的一個教委會通過的,這計劃正在就最終定案展開研究。」
反對罷免的競選運動籌集了逾6000元,他們說希望通過在現有的家長和教師網絡中直接接觸選民。
「我們不依靠電視廣告和宣傳單張,」反對運動的共同主席拉莫斯(Tara Ramos)說, 「所以需要做很多腳踏實地的行動,走出去,在我們的學校和社區與社區人士交談。 」
莫力加則選擇另外籌備競選活動,他籌集了2萬3000元,主要通過出席當地民主黨俱樂部和社區論壇來傳播他的信息。
「我的關係已經建立好了,」莫力加說, 「我在教育委員會為華人社區做了大量工作。」
莫力加指出自己最近去華埠(唐人街)會見華人進步會(Chinese Progressive Association)的成員和創建「療愈在我手」(Our Healing in Our Hands)活動的學生。 該政策於2019年由教育委員會通過,主要目標是改善亞裔學生的身心健康。
莫力加說,在罷免選舉之前,選民宣傳活動將依賴現成的人際關係網。
「我或許走出去就能獲得5000張選票,這5000個人認識我,因為我就是來自舊金山。」莫里加補充道。 「我可以去華埠,我也可以去列治文區(Richmond district)。」
舊金山的轉折點
華裔選民教育委員會(CAVEC)行政主任李志威(David Lee)認為,對教育委員會的不滿只是社區面臨的眾多緊迫問題之一。 他站在被譽為「華埠客廳」的花園角廣場(Portsmouth Square)受訪,指出在反亞裔的仇恨罪行興起和疫情導致的經濟癱瘓下,即使離中國新年慶祝活動還有幾天,廣場上仍是人跡罕至。
「看到華埠商舖門面都用木板擋起,以往每年新年期間的社區活力都沒有了,」李志威說。 「這確實顯示了亞裔社區的沮喪。」
華裔選民教育委員會也首次用國語和粵語製作一個「投票動員」的視頻,其中丁右立、陳詩敏和邱信福有參與。 「因為我們覺得,這個城市正處於一個轉折點。 亞裔社區,尤其是華裔社區,覺得這個城市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他補充說,許多人認為2月15日的選舉是一個改變發展方向的機會。
數據顯示,支持罷免教委的人主要集中在本市西城區,其中西城區的許多選區都是以亞裔和華裔家庭為主。
在罷免選舉正式獲得選務處確認了之後,由草根民眾成立的華人/亞裔選民拓展工作組(Chinese/API Voter Outreach Taskforce)表示自12月中旬以來,他們已經幫助430名新亞裔選民登記註冊,其中包括330名首次投票者和100名合資格在當地教育委員會選舉中投票的非公民家長。
雖然組織有序的罷免選舉支持者對勝利充滿信心,但對許多家長來說,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趙綺雯(Allene Jue)是一位舊金山亞裔母親,育有兩個幼童。 她現在糾結於要把孩子送去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 「我的孩子還沒有開始在公立學校上學,但現在保持參與政治對我來說很重要,」趙綺雯補充道,這是她首次對本地政治格外關心,而罷免運動真的讓她「產生共鳴。」
「我也是從洛威爾高中畢業,」趙綺雯為自己是公立學校出身感到自豪。 但現在她覺得亞裔在學區「不受歡迎。」
編者按:本文有更新關於市憲章限制市府律師的內容。
KQED加州政治與政府新聞組資深編輯Scott Shafer的聯繫方式:SShafer@kqed.org。
KQED記者和監製Guy Marzorati對本文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