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舊金山華裔社區大力支持的教育委員徐安(Ann Hsu),在一片爭議聲中落選。她在11月17日週四早晨發布視頻聲明承認落敗,並且祝福新當選的教育委員。
她也強調,縱使自己未來不在教育委員會上擔任官職,自己仍然會繼續為公立學校學生和家庭爭取權益。
一周之前的選舉夜開票活動上,徐安和支持者當時正在熱切地慶祝自己的領先優勢。但是在隨後幾天的開票過程中,徐安的領先優勢一直被對手斐義莎(Alida Fisher)縮小,直到最終被反超。
徐安在舊金山罷免教育委員的浪潮中崛起,成為華裔社區支持罷免運動的封面人物。她出席新聞發布會,接受媒體採訪,也在電視廣告中支持罷免。隨後2月的選舉中,舊金山選民壓倒性地支持罷免了三位教育委員,亞裔社區被視為「功不可沒」,徐安的知名度也就一度攀升,登上許多全國性的媒體版面。
3月時,一如外界預期,徐安獲得市長布里德(London Breed)的委任,晉身教育委員會,成為了聯合校區的官員。一同獲得委任的還有黎美兒(Lainie Motamedi)和李慧文(Lisa Weissman-Ward)。
她們三人成為了教育委員內的新聲音,將城中名校洛威爾高中(Lowell High School)的招生製度恢復至擇優錄取。三人也一同展開競選活動。
但是到了7月時,徐安的一席言辭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她在回答一份候選人問卷的時候,認為許多非裔和拉丁裔的學生在校內掙扎就是因為缺少家庭的支持。該言論在本地政壇引起軒然大波,一輪又一輪的政治風暴向徐安襲來,認為她的想法帶有種族主義,對於非裔和拉丁裔社區帶有刻板印象。
徐安隨後道歉,但是仍然未能阻止多位官員和政治組織齊聲呼籲要求她辭職。
但是徐安拒絕辭職。教育委員會在8月的一次會議中通過了「告誡」徐安的議案,徐安自己也投了告誡自己的讚成票。
在與The Standard的專訪中,徐安表示自己當時寫下那個言論時只是在想如何解決問題,並非是有心傷害任何人。
但是徐安仍然還是有不少支持者,包括市長布里德,罷免運動的活躍分子,以及眾多華人社區的家長。爭議事件之後,黎美兒與李慧文均和徐安分道揚鑣,各自競選。徐安也積極在華裔社區內展開競選活動,因為她是唯一的華裔候選人。
然而,徐安為自己競選時的聲勢,顯然不如當初罷免運動時的排場。
最新的點票結果顯示,徐安已經落後斐義莎3600票,位居第四名,無緣教育委員的席位。而黎美兒與李慧文則高票當選。
Han Li can be reached at han@sfstandard.com